“先生说的是,明安受教了。”明安肃然道。 李四平点点头,忽然想起什么,思索道:“先前耶律德光口中的那个贵客,似乎有些不同寻常。” 明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,“此人气质确实不俗,虽然不曾说话,但和耶律德光坐在一起却无卑微拘谨之态,倒是少见。” “问题是,那人是中原人。”李四平一语道破天机。 明安怔了怔,陷入沉思。半晌之后才开口道:“据行商中原的人传回的消息,幽州卢龙节度使要换人了?” 李四平道:“听说新任卢龙节度使是个年轻人,是大唐内外番汉副总管李嗣源之子,叫李从璟。” 明安听完,眼中流露出浓浓的失望,有些愤然道:“原来是个靠蒙阴做官的!幽州何等重要之地,大唐皇帝怎会将幽州交给这样的人手里?距离契丹国最近的大唐重镇便是幽州,我渤海国届时想要求得大唐援军,多半也要靠幽州,原本李存审老将军在时,虽然不能马踏草原,但也能牵制契丹军队,眼下竟然换了一个这样的年轻人来,倒是如何是好?” 李四平摇摇头,叹息一声。 房间里一时陷入沉默。 明安站起身来,走到窗口,默然望向楼外。 楼外是异国异乡,灯火辉煌,繁花似锦。 明安想起自己国家的国都,那里比之西楼,若萤火之于皓月。他又回忆起此行以来见到的契丹军队,雄赳赳气昂昂,一看便知是虎狼之师;而渤海国的军队,腐败横行,属于操练,甲兵老旧,士卒浑噩。契丹国方圆千里,是雄踞在草原上的雄师;而渤海国,偏居一隅,一介小国而已,犹如苍茫大海边的一块礁石。 平心而论,做一个契丹国民,比作一个渤海国民,要好上太多。 但那个海边的小国,地无三尺平土无三寸肥的贫瘠之地,是自己的国啊! 明安双手不知何时握成拳头,越篡越紧,直到关节发白微微颤抖。 他忽然转过身,果决而坚定的对李四平道:“先生,便是拼却这具七尺之躯不要,我也要保住渤海!” 看到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芒,李四平心中一痛,竟然有种想要落泪的感觉。 渤海国如今衰微成何种模样,他清楚得很。国内权贵争权夺利,为一己私利不顾大动干戈,盘剥百姓犹如蛇蝎,举国民众蝇营苟且,一派末日之象。而眼前这个年轻人,只不过是大諲撰的一个普通子嗣罢了。但就是这个年轻,在那个举世皆浊的国度他独清,世人皆醉他独醒,要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,拯黎民于水火。说起来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夸耀的事,但这其中的万千艰辛和痛苦,有几分能为外人道? 他是一个行走在黑夜里的独行者,朝着微薄到看不见的星光,不顾满地荆棘与凶险,毅然前行。 …… 耶律德光和李从璟分别之后,没有回自己的王府,而是进了皇宫。在如此深夜,他竟然直接去了御书房。而阿保机这位已经年迈的君主,此时竟然还未歇息,而是在批阅奏章。 “如何?”在耶律德光见礼之后,阿保机将头从繁冗的奏章中抬起来,问了一句之后,又低了下去继续手头的工作。 耶律德光在旁边坐下来,前一刻在秦淮阁还牛气冲天犹如市井匹夫的他,此时端正的像是世间最尊贵的贵族,脸上再无半分粗俗之色,他斟酌着道:“没试出来。” “哦?”阿保机再次抬头,有了些兴趣,“怎么回事?” 耶律德光略有些苦恼道:“今日在秦淮阁与他宴饮时,为了一个当红的小娘,明安跑过来与儿臣大动干戈,闹得差些动手。事后他倒是有问起明安的身份,但怪就怪在儿臣明告明安的身份并有意试探时,他反而一个字都不再问了,似乎对这个渤海国王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。” 阿保机露出一丝老奸巨猾的笑意,并没有说自己的判断,而是再问耶律德光:“那你且说说,他到底真是一个纯粹的商人,还是唐朝朝廷派来的人?” “从一开始儿臣就觉得他有问题,就没完全相信过他是一个商人,儿臣见过的中原商人成千上百,可哪有人有他这份气度?若非如此,儿臣何必装作与他亲近,遇袭当夜也不忘带走他,更是在回师当日就迫不及待拉着他去秦淮阁招待?一个商人再如何有用,也不值得如此重视,儿臣与一个中原人交情再如何深厚,也不至于如此‘推心置腹’。”耶律德光目中有阴险的神色闪过,这番话他说得理所当然。末了有些泄气,补充道:“但儿臣与他多日相处,今日又刻意试探,却仍旧未能发现什么破绽。若他果真不是一个商人,倒是狡猾得很了!” 阿保机还是没有为m.IYIguo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