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颜宓做了文官,颜宓始终代表的都是勋贵武将的利益。今天这场大战,分明是勋贵武将的一次集体狂欢,他们就是要联合起来,蚕食文官的地盘,抢占贫寒子弟读书做官的机会。 几位老大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担忧。 勋贵在向文官宣战,可是文官却一直在忽略武将的地盘。勋贵世家会让自家子弟读书科举做文官。官宦世家却不可能让自家子弟气温从无做武官。 长此以往,文官的利益该如何维持? 老大人们没理会两帮人马,他们先回到签押房,讨论这个大问题。 颜宓只是冰山一角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勋贵子弟读书出仕,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。 有人提议,限制勋贵子弟科举名额。一出口就被人否决了。文官敢限制勋贵子弟科举名额,勋贵就敢打上文官家,让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。 说来说去,还是要在两帮人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 有人提议,要不顺其自然。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,没有结果。颜宓要是是个普通人,内阁大佬们一巴掌就能将他拍死。可是颜宓不仅不是普通人,还是本朝史上最年轻的国公爷,他的起复,就不能等闲视之。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抛给了元康帝。 元康帝留中不发,先拖着。因为元康帝自己也没想清楚,到底要如此安排颜宓。 不让颜宓起复,那是不可能的。暂时没抓到颜宓的把柄,元康帝就没有理由不让颜宓当官。 更何况颜宓还是正儿八经的探花郎。如果连探花郎都没资格做官,那其他比颜宓名次低的人更没资格做官。 元康帝使用拖字诀,颜宓和宋子期却不肯让元康帝这样拖下去。 宋子期早在数年前就谋求礼部尚书的位置,为自己进入内阁攒资历。 以前时机不合适,今年宋子期觉着自己可以动一动了。 宋子期开始在私下里活动,联络各方人员。 于是某天早朝,有人站出来,大胆的提议六部尚书轮换。还说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坐久了,就容易出现贪腐。 元康帝本以为这是有人心血来潮,胡说八道。却没想到赞成者还不少,大家都提议六部的职务是时候做出调整。 元康帝微微眯起眼睛,扫了眼朝臣,接着又朝内阁几位老大人看去。元康帝想知道一下内阁几位老大人的意见。 内阁几位老大人都没吭声,显然有些话不能在早朝上说。 于是元康帝再一次甩袖退朝。 退朝后,元康帝同内阁大佬们进行了一场小朝会,讨论六部问题。 杨阁老就提议,六部某些官职的确该换人了,但是某些官职是万万不能动的。比如兵部,比如刑部,还有工部,这几个部门都需要专业人士掌管。换了人,就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。 元康帝就问其余M.iyigUo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