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早已知道他们一家子的情况下,对他们坐视不理,连给他的妻女送见面礼,说的都是为感谢何大老爷。 举办完答谢宴后,陈凤琪不得不再次穿上自己的战袍,按时去朝堂上点卯,有她去现场镇着,那些人多少会收敛些。 在她没去上朝的期间,有宫里送来的朝议记录,以及邵云博的个人笔记,可以让她对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,只是她一直不曾做过任何干涉。 继位时年少,经验不足,威望严重不足,对朝野官员的情况,某些事务的旧例不够熟悉,是安常煦的硬伤,诺大的安国人口多达近亿,各种重大事件层出不穷,朝堂上也就没有消停的时候。 那些大臣自恃年长位高经验足,面对新帝时,消极怠慢与糊弄的现象十分突出,光是看着那些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,都让陈凤琪感到无法容忍。 可是她很清楚,这是安常煦必需要经历的过程,她不出面则已,出面的话,肯定按捺不住要搞事,可是那样一来,也就让安常煦少了磨砺。 从短时间内看,固然能让安常煦减轻压力,可是从长久看,这肯定不是上策,她的心态再怎么年轻,不愿承认自己早就是个老寡妇,可事实上,她确实是位身体已经年过五十的老人。 在这个即便当下还算太平,人均寿元已得到稳步增长,也就三四十岁左右的时代,她现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高龄。 所以她的年龄已经注定了,她未来能辅佐安常煦的时间有限,他若不能多接受些磨砺,从中摸索出适合他自己的经验,对他未来的成长将会十分不利。 当然,更重要的还是陈凤琪没有私心,她对权利没有野心和欲/望,对钱财与物质上的享受,也不上心,更没有要提携亲朋好友,满足个人成就感的兴趣。 康平帝但心立下摄政或是辅政大臣,会给安常煦留下被架空,或是尾大难掉的隐患,才会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,坚持要将她这个义母立为监国太尊。 在安常煦没有做出什么让她寒心失望,突破她底线的行为前,她就会竭尽全力的为他好好谋划,做长久打算。 从那些廷议记录中看得出来,安常煦也确实很努力,一直在不断的成长,这让陈凤琪比较欣慰。 时隔近半个月后,再次看到陈凤琪端着一张从任何角度都透着凌厉与强势的表情,端坐在御座旁,由先帝亲自令人精心制作鎏金凤座上,除了邵云博是发自内心的笑着欢迎,其他大臣心中难免都有些忐忑。 虽然这位陈太尊此前只履行过一次临朝听政的职责,可是就那一次,就给在场众人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,让他们至今还心有余悸。 若真像邵丞相他们那些据说亲眼见证过的人说得那样,陈太尊上次是真的因为气急攻心,才会歪打正着的顺利为新帝破局,助其因祸得福,他们还只能感慨一下新帝运气好。 若是那些都是由人为设计,他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的这些陈太尊的能力,越是到了高位的人,因为身上所系的牵绊太多,越是会爱惜羽毛,放不下、豁不出去。 陈太尊已经身居如此高位,看着也是个非常要强的面子人,若是还能这么不要面子的豁出去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他们这些人,就必须要谨慎对待了。 自古以来,君臣之间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同时也是相互较劲与忌惮的对峙关系,不是君强臣弱,就是君弱臣欺的局面,坐在皇位上的那个,很少能有平衡好双方关系的时候。 康平帝本身是个能力不俗的,将因为出身有短板,对其依赖力极强,能力手腕却很强的邵云博推上高位,他本人手上有兵权,性格虽然不算强势,但在经历过四王之乱,见过血后,绝对不算软弱,已与群臣形成一种将要达成平衡的局面。 本来他还可以做得更好,可惜他最终还是犯了帝王最常犯的错,经不起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坚持不懈的挑拨,起了疑心病,还犯了好大喜功的这一大忌,虽然没来得及伤害到别人,却因此而害了自己,早早的撒手人寰。 少帝登基,而且还M.iYigUo.NEt